看2025|时的科技黄雍威:以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发展低空经济

在多重压力之下,2024年中国经济走过了“很不平凡”的一年,成绩令人鼓舞。

作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年度风向标,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其中,要求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并确定2025年要抓好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九大任务。

对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我们推出《向上·看2025》专题报道,邀请监管部门、知名学者和领军企业家共同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和对2025年经济的信心。

2024年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2025年1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提出要完善低空飞行服务法规标准体系,着力构建服务有效、监管有力、数据精准、即时互联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政策“红包雨”下,低空经济能否步入发展快车道?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雍威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期待更多关于起降点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助力低空经济从政策支持走向全面落地,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空经济被关注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产业之一,你如何看待2024年低空经济的发展?

黄雍威:低空经济被关注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天时:产业链日益成熟。低空经济以航空飞行器特别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核心产品,航空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地利:广阔的内需市场。我国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从空中旅游到城际出行等应用场景非常丰富。eVTOL等新型交通工具将有效缓解出行压力。

人和:政策支持与资源禀赋。从长三角到大湾区,各地政府正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改革。期待更多关于起降点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助力低空经济从政策支持走向全面落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对低空经济及企业发展有何影响?

黄雍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低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行业持续创新与升级的基石。同时,顶层设计有助于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通用航空的运行效率,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仍是重点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时的科技量产及商业化运营进展如何?下一阶段的重点攻克问题是什么?

黄雍威:时的科技制定了分阶段的发展战略。首先,聚焦于郊外和景区的低空旅游市场;其次计划拓展30至150公里的城际短途交通市场;最终目标是提供贯穿城市中心与不同区域之间的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目前,时的科技已完成E20的全尺寸原型机的制造,并在浙江横店试飞基地实现了多轮关键飞行测试。位于安徽省的总装制造工厂已经投入建设,首期年产能约为100架。在海外市场,时的科技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有分公司。下一步,时的科技将重点聚焦两方面,一是适航认证全面推进,二是技术研发的持续突破。

新京报贝壳财经:eVTOL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迈过几道坎?

黄雍威:实现eVTOL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需克服多重挑战。首先是投入研发的资金压力。其次,eVTOL的商业化需要明确的应用场景,如何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并培育先发市场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最后,eVTOL的大规模商业运营离不开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运行过程中涉及空域管理、噪声控制和飞行安全等多个领域,需要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扩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车企、飞机厂商也在布局eVTOL赛道,你认为低空经济该如何高质量、健康发展?

黄雍威:首先,从产业的角度来看,适航取证是商业化的必要条件。eVTOL主机厂在气动设计、飞行控制和适航认证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汽车主机厂的优势更加聚焦于电池技术和规模化量产。

其次,行业需要更加开放的合作态度,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