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5年预算,多部门“三公”经费压减5%

3月26日,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今年,各中央部门公开部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等9张报表,同时继续向社会公开项目绩效目标,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公开绩效目标的比例不低于60%。

记者注意到,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多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压减5%,一些部门减少了进修及培训方面的支出。

财政支出有保有压

记者注意到,多部门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

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规模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多部门同时表示,将坚持有保有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合理保障重点支出需求。

比如,国家卫健委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较去年降低6.14%。不过,公立医院方面的支出仍然占到部门支出总额的28.67%,保障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服务支出。

多部门“三公”经费压减5%

今年的预算报告要求,党政机关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和常态。政府各项开支要精打细算,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以及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办公经费等支出。同时,加大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体现在部门预算中,今年多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压减达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比2024年全年预算数下降49.63%。央行表示,“三公”经费缩减近一半,主要原因是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同时机构改革后,机构数量下降。

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公开绩效目标比例不低于60%

绩效目标公开是预算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项目绩效目标,此后,公开力度逐步加大,绩效目标公开数量从2017年的10个逐步增加到2024年的796个。

2025年,各中央部门原则上应将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表按照不低于项目数量60%的比例向社会公开。

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公开了“国资国企监督考核评价专项经费项目”情况以及绩效目标表。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开展国有资产综合监督检查,对中央企业开展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等。

公众可通过两个渠道查阅中央部门预算

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科技部等11个部门成为试点,在单位内部公开部门预算;2010年,我国印发指导意见,要求中央部门落实预算公开主体责任,及时主动公开预算,当年即有78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

2011年,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增加到96个,并首次向社会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做到各部门集中在1天内公开。

“为便于公众查阅,提高预算公开的可获得性,2017年开始,各部门在本部门网站上公开部门预算,并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集中展示。”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公众可通过部门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和财政部官网“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两个渠道查阅中央部门预算。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