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她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妈妈;她热爱阅读,也播撒希望。她叫席晓琦,12年来,她扎根社区投身公益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累计举办公益故事会200余场,服务人次过万。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席晓琦始终将孩子们的阅读成长放在心上。2012年,她搬到顺义区胜利街道居住,凭借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很快发现社区儿童阅读资源匮乏,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时也缺乏科学的方法。出于对孩子们成长的深切关怀,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2013年,席晓琦在参加首都图书馆讲故事人培训班后,正式踏上了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2014年,她克服重重困难发起“红杉童书苑”,尽管首批参与的家庭仅有4个,但她的热情丝毫未减。她坚持每周义务为孩子们讲绘本故事,还将自己珍藏的书籍无偿提供给邻居。寒冬腊月,她裹着厚棉袄站在书苑门口,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暴雨天,她哪怕浑身湿透也要准时出现,只为不让孩子们失望。
“童书苑建立初期,我便自费3000元购买绘本,供每个家庭轮换借阅,让社区的孩子们都能读到我精心挑选的正版绘本。”席晓琦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她还发起了21天阅读打卡活动,鼓励大家每天坚持亲子共读,并自费购买奖品以资鼓励。渐渐地,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每天催着家长给他们读故事、讲故事,社区的家庭阅读氛围越来越好。
2018年,席晓琦参与赴新疆和田“一市三县”开展“书香智远,志爱无疆”文化扶贫志愿服务。在洛浦县图书馆,有个小女孩每天都来参加活动,听得格外认真,活动结束后还反复翻看讲过的书。席晓琦与她交谈后得知,女孩上三年级,从未接触过绘本,家长也从没给她讲过故事。为了赶来听首都的老师给她讲故事,她每天需独自坐公交车往返4小时。席晓琦深受触动,将带去的书全部送给了女孩。女孩开心地拉着她的手说:“老师,我长大了要考北京的大学,学成回来也要当老师,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
在这八天七夜的扶贫志愿活动中,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即便嗓子沙哑,席晓琦仍要求增加活动场次。返京那天,几十个孩子追着大巴车奔跑,手中挥舞着她送的彩笔和笔记本。直至今日,她仍定期向新疆地区寄送书籍。她说:“每个孩子都该拥有被故事温暖的权利。”
在公益阅读推广的道路上,席晓琦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前行。十二载转瞬即逝,童书苑从最初的4个家庭发展到如今的上万名参与者。席晓琦坚持用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也希望更多人投身公益,让书香延续,持续照亮孩子们的阅读梦。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