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丨上好纪念碑下的思政课

清明节临近,各地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献花、默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仰。 图为3月29日,学校师生在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皖北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清明将至,不少地方陆续举办活动,把思政课堂搬到革命纪念场所里,组织青少年学生祭奠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甘肃省启动“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全省各地依托82家革命纪念设施和281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86条红色实训线路,组织青少年学生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四川省通江县300名中小学青少年代表齐聚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深切缅怀埋葬在这里的25048名红军烈士;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贺兰山烈士陵园内,360名师生代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通过一场“纪念碑下的思政课”,追溯红色记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展现了那段筚路蓝缕、艰苦求索的光辉岁月,也让青少年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推动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情怀就是最好的“教材”。只有不断从革命历史中挖掘、提炼出有价值导向、有情感、有温度的红色故事,让青少年从这些红色故事中受感染、树理想、获启迪,深刻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进一步坚定“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担当。

要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就要把握好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既要把道理讲得清楚、说得透彻,又要让学生听得进去、入脑入心。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把抽象的道理融入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和直观感悟,推动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上一篇:全流程数字化!国内船燃加注新标杆诞生
下一篇:解读:东部战区今天对台演练为何公布代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