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长期奋战在台风预报第一线
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牵头研发基于集合预报的
台风路径订正方法
使我国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准确率
跃居国际前列
他是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获得者
气象关乎民生 家国存于心间
从清华园到台风眼
从追风者到大国工匠
他以工匠精神
践行报国之志
与台风赛跑三十余载
他就是
清华经管学院1996级校友
许映龙

自强不息 追风不止
1996年
在中央气象台工作的许映龙
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攻读硕士研究生

许映龙在清华
“在清华经管学习的经历
教会我用战略管理思维看问题”
许映龙深有感触地说
看似一则普通的气象预报
背后涵盖观测传输、建模评估
决策发布等多个环节
许映龙目前主持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涉及政府、高校、企业等10家单位协作
从目标分解、进度督导
到跨学科协作、部门联动
这位气象人学以致用
以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扎实的气象知识
牵头开展
台风预报业务规划、规范和平台改进
推动96小时和120小时预报业务顺利运行
“清华校训激励我不断进取创新”
对于单个登陆台风而言
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每减少一公里
就会减少近一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许映龙带领团队潜心研发改进台风预报方法
使我国的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
于2012年首次降至100公里以下
到2023年下降至62公里
精准度达历史最佳
他积极推动
AI科技在台风预报业务的落地应用
目前国家气象中心与清华大学
合作研发的“风清”大模型
结合物理模型与机器学习
已广泛应用于台风路径预测
和业务服务等多个场景
自强不息,追风不止
是这位清华人
深耕气象科技前沿、锐意创新进取的
生动写照

许映龙在工作中
与台风赛跑的生死时速

许映龙校友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
但是对于许映龙而言
每一次与台风的较量
都需要在复杂云图和海量数据当中
快速准确预测台风走向、风力与登陆点
破译台风密码
2014年
许映龙和团队一起
与“威马逊”巅峰对决
登陆前10小时
他经过周密研判
果断决策“海南文昌最高等级登陆”
18万名群众安全转移
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气象无国界
追风者有担当
2017年
许映龙参与跨国救援
30分钟破解大西洋五级飓风“玛利亚”路径
协助400多位华人华侨安全撤离
2023年
“杜苏芮”保卫战打响
许映龙依靠多年台风预测的宝贵经验
精准预判近副热带高压影响
识别订正计算机预测偏差
提前4天锁定福建登陆点
为防灾减灾争取黄金时间
确保41.68万人平安转移
提前3天明确指出
残余环流可能给京津冀等地带来明显降雨
为人口转移、停课停工等防汛应急决策
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
许映龙于台风胚胎之时超前部署
开展“摩羯”防御行动
AI大模型辅助监测
提前5天锁定台风登陆可能高风险区域
紧急转移安置51万人
筑牢抵御风雨之盾
用科技力量听懂台风“语言”
实现经验与科技的双重赋能
作为“台风活字典”
团队的“定海神针”
许映龙与台风屡屡过招之后
深切感受到敬畏自然的必要性
“追风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守护生命”
在中央气象台的办公室里
几十块屏幕昼夜闪烁
正如他对气象事业的热忱

工作中的许映龙(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追风三十余载 匠心护山河
2023年
许映龙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手捧金色奖杯,内心百感交集
专注、坚持、创新
是他对工匠精神在气象领域的感悟与实践
时刻紧盯气象的风云变幻
三十余载如一日坚守台风预报一线
以AI大模型赋能台风监测预报业务

许映龙在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现场
载誉而归,匠心传承
许映龙近年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
他将多年台风监测的宝贵经验融入教学
每年春季学期定期讲授“台风的预报与预警”
培育新一代气象人才
气象关乎国计民生
防灾减灾
往往需要气象先行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许映龙看来
气象现代化水平
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
气象高质量发展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保障

许映龙校友在中央气象台
“如果说台风预报领域是一片阵地
我就是这个阵地上的排头兵
带领大家冲锋陷阵
这是我爱国的一种方式”
从青春韶华到鬓染霜华
三十余载追风路
许映龙心怀清华人朴素而深厚的家国情怀
以科技为刃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以创新为翼
构建智慧气象体系
以使命为舵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积极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
风云可为鉴 家国在心头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


统筹 | 吕婷
来源 | 经管学院
文 | 袁雨晴
排版|魏小雯
编辑 | 张晓雪 刘书田
图片来源|经管学院 许映龙校友 央视网
责编 | 苑洁
审核 | 刘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