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机器人把人类从盲目的、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人们才能投入到真正有创造力的工作中去。”5月13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上,梅花创投投资副总裁林珈妮如是说。

梅花创投投资副总裁林珈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林珈妮提到,虽然部分项目的估值溢价严重,增加了早期投资的难度,但具身智能本身不是泡沫,不少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进展也远好于预期,很多需求都是有了更好的供给之后出现的。
为什么看好具身智能,尤其是国内的具身智能的团队?林珈妮表示,一方面随着AI大模型的突破,具身智能的落地日益清晰。另外,人形机器人的本质还是制造业,国内供应链远好于海外,初创企业可以更快迭代进化。
“不仅是供应链,在人才、数据采集、需求量上,我们都是全球最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的选手。人形机器人也得到了国家很多支持,政策的聚焦点逐步由机器人细化到人形机器人。”林珈妮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历史已经超过50年,虽然现在还在早期阶段,但当下具身智能已经有了很多真实的进展,比如算法、硬件性能与产业链成本等等,“我们长期非常看好,对中短期发展也需要有合理预期。”
林珈妮介绍,梅花创投长期关注具身智能产业链,也投资了不少方向,包括像人形机器人整机、一体化关节、芯片、传感器等。整机需要兼顾性能、成本和稳定性。在整体方向,梅花创投看重工程化落地和自研能力,自研能力决定了技术壁垒,一方面自研可以带来更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交付不被卡脖子,去年不少整机厂因为供应商延期导致了交付问题,或在性能和稳定性上有很大的折损。长期来看,AI的迭代速度、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都非常重要,当下比较看好to C的小型陪伴机器人,可以更快落地。
在核心零部件方向,林珈妮表示,最看重交付能力、量产的稳定性,以及更广的应用场景。交付是零部件公司最重要的能力,很多时候零部件demo性能单看不错,但到批量生产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散热、一致性等,太多货不对版的情况。更广的应用场景则是因为,早期零部件厂很难像整机那样,通过融资来穿越周期,如果人形机器人起量速度低于预期,只有单一应用场景的零部件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面临收入瓶颈。零部件企业的重点还是如何大批量制造更低成本、更长寿命、应用更广的硬件。对具身算法供应商来说,定制化需求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如何把定制化需求标准化是一个难点,关键是标准化、数据与长期收费能力。
林珈妮介绍,梅花投资的鹿明机器人拥有行业领先的工程化落地能力、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以及稀缺的量产交付经验,正在打造真正能用、好用、用得起的产品级具身机器人;钛虎机器人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扭矩密度更高、性能更稳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航天航空等领域;地瓜机器人致力于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提供端侧的旭日智能计算芯片、RDK机器人开发者套件以及广泛兼容的操作系统与算法中心,加速了更多智能机器人的产品进化。梅花创投希望可以成为具身智能创业者的第一块踏脚石,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梅花垫一垫脚,去往更远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