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婷

黄莺

陈桂平

唐占鑫

陈良杰
本报记者 吴娜
在我国,8500万残疾人以独特的生命姿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他们所投身的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这事业从不在命运的冻土前等待阳光,而是以脊梁作犁,在残缺的土壤里破土而出,让生命的光芒穿透云层。
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了新一批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昨天,五位全国自强模范代表走进国新办,用亲身经历诠释“春天的事业”如何在奋斗中抽芽、在坚守中开花。
“泳”往无前
扶婷的右袖管总是空着,但这不妨碍她在泳池里劈波斩浪,更不妨碍她在法律殿堂里执掌公平。3岁车祸失去右臂后,13岁的她被残联发掘成为游泳运动员,近十年职业生涯里18枚金牌的光芒,照亮的不仅是领奖台,更是“刻入生命的拼搏精神”。2004年雅典残奥会后,她带着泳池里的韧劲儿走进湘潭大学,从法学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最终以高校教师与兼职律师的双重身份,开启法律助残之路。
“即使我只有一只手臂,也一定可以守护正义的天平。”扶婷带领30名律师组成公益团队,为20多家涉残组织担任法律顾问,将法律知识送进残疾人的生活。她曾为农村重度残疾夫妇起草“分散照护四方协议”,这个湖南省首创的模式让照护人卸下了重担,也让重度残疾人的日常照料从“基础保障”迈向“优质照料”。
扶婷以独臂撑起法律助残的蓝天,更点燃了他人心中的希望。而宁夏姑娘黄莺,同样在黑暗中书写着传奇。两岁高烧致盲后,她的世界再无光影。2015年,作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她以高出一本线85分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这句宣言背后,是300页盲文笔记堆起的求学路。
如今,黄莺已读到博士,她还创办了自媒体账号“盲着看看”,教视障者独立出行,为盲人学生做心理辅导。当她在视频里演示如何用盲杖探测盲道时,屏幕外的网友留言从“从未见过盲人”变成“不再占用盲道”。这个总说“视力受限但认知疆域无限”的女孩,正用知识为盲人群体打开一扇看见未来的窗。
“独”当一面
“独臂村医”陈桂平的药箱总带着泥土气息,这是他29年乡间行医留下的印记。3岁因火灾失去右臂的他,12岁姑父病逝后立志从医,如今如愿成为江西吉安新圩村的一名村医。16辆骑坏的自行车,12万公里的乡间车辙,2000多份村民健康档案,20万人次接诊记录……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
“陈医生来了!”每当孩子们追着喊出这句话,陈桂平单肩背着的药箱就更稳了些。他曾在凌晨一点狂奔三小时抢救高烧儿童,也曾跪在地上为突发心梗的老人做心肺复苏。为练单手注射,他在自己手臂、脚背上反复扎针;为给困难群众减负,他看病能免就免、能少收就少收,还默默资助了260名困难学生。
“今后,我会继续扎根乡村,行好医、做好事。”陈桂平目光坚定,同时他也盼着更多年轻人加入,一起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同样从“被服务者”逆袭为“服务者”的,还有轮椅上的唐占鑫。因车祸致瘫后,她并未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在2014年和三位轮椅伙伴一起创办了北京首家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希望之家”。“我们就像被暂时困在茧里的蝴蝶,终有一天可以破茧成蝶。”这句鼓励残疾伙伴的话,也是她的人生注脚。
在“希望之家”,她带领团队为900多名残疾人提供生活重建服务,培养无障碍督导员推动环境改善,更带着残疾女性编织北京冬残奥会“荣耀之花”。那束由七类花组成、12000多针的手工艺品,耗时40小时完成,正如她们的人生——在经纬交织中,把苦难织成荣耀。
“技”冠群英
“我要像健听人一样生活。”先天性听力残疾的陈良杰,始终以此为信念。1岁确诊听力残疾的他,2006年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在校钻研文本处理技术,毕业后成为制图员。他在公司计算机技能大赛获首金,还在残联举办的国内外职业技能大赛斩获多项冠军。
从普通员工到部门主管、副主任,他带领公司120多名残疾人员工成长,其工作室培养数十名员工获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2023年,陈良杰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面对题目从4页变7页、文字从英文变法文的突发情况,他以每分钟340字的速度提前50分钟完赛,以近乎完美的复刻度获得了金牌。他说:“时代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残疾人同样能成为行业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