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俐均,围棋职业四段,来自中国台湾,有着“围棋甜心”之称。
棋迷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是“美女棋手”,颜值为她吸引了不少人气。这次在新浪微博演播室的镜头前,小俞一如既往的大家闺秀风范,声音不大,温柔而略显腼腆。回答问题前,她总会一边伴着“嗯……”的轻柔发声,一边去认真思考。

这次来新浪微博做客前,俞俐均刚从昆明回来。“最近确实很忙,在昆明举行的东盟围棋运动会,白天参加活动,晚上我还做游戏主播。围棋和游戏,都让我很开心。”
访谈前头一天,小伙伴们一起吃火锅聊天时,小俞是很放松的状态,聊着聊着就很进状态很有料,而在演播室面对镜头,小俞略微有些腼腆,有些话说的也比较内敛。

一上来,我们就把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抛给了她:收入。
一名职业围棋选手,光靠下棋,能养活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吗?
俞俐均很坦诚的透露,当年她下围棋的收入并不稳定,和成绩是直接挂钩的。
“台湾棋院的比赛,最高奖金是18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2万),如果一路赢到最后拿冠军,就会获得这个数目。但如果第一轮就输了,那就只有3千(人民币700元),胜负影响的就是我们的收入,成绩不好的话收入就会非常单薄。”
“那时我自己一年最好的话收入能到70、80万这样子(人民币16到18万),成绩很差的时候可能就是十几万(人民币2到4万元)。”
俞俐均透露的数字,可能会让很多人意外。
在普通人印象里,职业棋手一盘对局费过万,拿一个大赛冠军,光奖金就是上百万元,挣钱似乎轻而易举。
但问题是,能攀到金字塔尖的高手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职业棋手的生存现状是,单靠下棋,不一定能过得很好。

在中国棋院所属的棋手中,大概排名前30到50名的职业棋手,可以单纯靠对局费和奖金生活,这还要感谢围甲联赛这个生存依托。
而中国的职业棋手数量庞大,今年上半年有等级分变化和排名的活跃棋手为450人,而不活跃棋手名单也有499人(如孔杰邱俊马晓春等不在一线竞争者)。由此可见,单靠下棋就能过得很好的人,只占活跃棋手的10%上下,占棋手总人数的5%。
网上有种声音认为,女棋手在收入上无法和男棋手看齐,这是一种不公,但俞俐均却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误会,女棋手其实很受照顾了。
“男生的比赛,女生也可以参加的,可以挑战去拿奖金,而一些专门的女子比赛,男生是不能参加的,女生有更多比赛可下。至于收入高低,主要还是和成绩挂钩,像两年前崔精在三星杯世界赛拿了亚军,奖金是很高的,她那一年的收入就很可观。”
和任何职业运动项目一样,金字塔尖上的人是最大赢家,而塔身与塔基位置的职业棋手,想心无旁骛的下棋,更多只是个梦想。
他们中的大部分,也要以教棋为生。比如,职业高手和冲段少年下指导棋并带复盘,一次收费大概在1000到1500元左右,类似的市场需求还是不小的。

俞俐均在这方面并不避讳什么,她坦言,为了生活与未来发展,自己现在已经做了职业转型,下棋不再是生活的全部。
“顶尖的男子棋手,可以靠比赛和奖金为生,不用去教棋。像我肯定不能百分之百靠围棋谋生,需要去找其他事情和机会,去学习,去转型。”
“而且棋手巅峰期平均年龄在30岁前,如果再往上进步就比较困难,年龄越大,体力和集中力会是越困难的一件事。”
“大部分职业棋手退下来,都是做围棋老师、围棋培训相关的事情。像我认识的一些棋手,都是在做这行,而我算是一个例外吧。”
俞俐均所说的“例外”是指,她现在的转型,并不是教棋,而是进入到了游戏主播领域。
“现在还在努力中,做游戏主播的收入,我觉得很好。虽然比较累,但还可以接受。”

如今俞俐均的工作之一,是打游戏。在游戏直播间中,俞俐均一边操作,一边与粉丝玩笑调侃,人气相当可观。一些并不熟悉围棋的网友,冲着她的颜值,也愿意来捧一回场。
“我有了解我的粉丝,大概93%都是男生,比例很高。因为有这些男生的支持,我才可以玩游戏,有游戏的商务邀请,我心里很感谢。”
“未来也希望做一些女生可能更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化妆、穿搭这种。无论是男生女生,支持我的人,我都很感谢,有粉丝就很开心。”
不可否认,颜值是俞俐均破圈通吃、赢得广泛人气的因素之一,一些声音称她为花瓶,但小俞对此早有免疫力。
“被说花瓶其实也没有不开心,别人的意思好像是中看不中用,长得好看但实力不行,但我不会去想太多,不是很在意,还好吧。”

颜值是柄双刃剑,虽有助人畅行无阻之功,但有时也会成为令人无奈的草率标签,比如会让人忽略主人公背后曾付出过何种努力。
能有今天的成就,俞俐均也是从小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光是成为职业棋手,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比高考的竞争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统计,平均每14580个下围棋的人中才会产生1个职业棋手,妥妥的万里挑一。而男女棋手之比是8比1,能在棋坛脱颖而出的女棋手更为不易。
俞俐均走上围棋之路,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家里没有人从事围棋的工作,最初我是陪姐姐去下棋,可能我的性格比姐姐更能坐得住,更能静下心来完成一盘棋。”
“有一次男生的比赛,人数不够,就抓我过来凑人数,结果我赢了,妈妈觉得我有这方面的可能性。一开始我是被动学棋,等小学六年级成为业余6段时,才开始有自己的梦想,为自己而下棋。”
18岁时,是上大学还是当职业棋手,俞俐均面临抉择。“升学会考和职业围棋考试同时进行,我是都参加的,看两边结果如何,刚好定上了职业段位,就顺其自然往前走了。”
“假如不下棋,我可能就是正常的升学、上班,有可能会是一个喜欢围棋的上班族吧。”

“即使重新选择,我还是会成为职业棋手。很庆幸自己学了围棋,也庆幸自己成为职业棋手。2016年我在韩国棋院训练了一年,那一年我的棋艺和各方面都成长很快。”
“现役棋手里没有特别喜欢的,以前特别欣赏李昌镐老师,除了棋艺,还有他没有表情,看不出喜怒哀乐,有强大的定力,我还是挺佩服这样的。”
在巅峰期,俞俐均夺得过台湾棋院女子名人战和女子最强战的冠军,打进过吴清源杯世界大赛八强。但在2022年,她遇到了围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那是杭州亚运会的选拔赛,俞俐均落选了。“当时认为自己有冲击力,可以拿到代表资格,但却没有拿到。亚运会四年一次,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个四年。那时刚好也收到一些商务机会和活动邀请,之前我是会推掉的,但当时太难过了,一度不想下棋,就决定去试试别的事。”
“选拔加赛输掉,回家就掉泪了,自己可能觉得到头了,也差不多了,以后即使再全身心投入围棋,可能提高也有限,未来可能就会有点困难,有点迷茫。”
“回过头来看,可能也是好事,是个契机。因为就算我选上了,但在亚运会没拿到成绩的话,那也不怎么样,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可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有些念念不忘而求之不得的东西,当你真正打算放下时,却又柳暗花明。
今年,俞俐均获得了中国女子围甲联赛的邀约,作为参赛棋手征战赛场,这可相当出乎她的意料。
“第一次参加女子围甲,是梦寐以求的最高水平团体比赛,收到邀请很开心。不过自己也有点意外,今年参加围甲的时机对我来说略有点尴尬,因为三四年前我全心全意投入在围棋上,是最巅峰状态,这两年在做转型,不是百分之百在训练比赛……”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能参加围甲,也是因为赞助商和领队认识了赛场外转型后的我,才让我有了机会。”

这就是俞俐均,走出围棋圈子,接触到更宽广的世界,最终又反哺到她的围棋当中,这大概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功夫在棋外”。
“几年前被胜负束缚的比较严重,围棋就是我的全部,只要一输棋就仿佛人生失败了一样。现在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学习到围棋外很多东西,觉得人生并不只有围棋。”
“现在围棋训练时间占比越来越少,而参加女子围甲,是团体赛,又不想对不起团队,所以空闲时间还是会训练下棋,但比例真的比较少,最近这一段都没有训练。以这个月来说,围棋活动占了80%的时间,20%则是直播和自媒体。”
“但接下来比赛的话,我一定会空出时间去训练,AI的出现,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时机,我虽不在队里,但可以打开手机进行训练,AI是一个很重要的围棋老师。虽然像是临时抱佛脚,但没办法,这个就是转型必须要做的取舍。”

和俞俐均一样,很多女棋手也在做直播,这条赛道为她们提供了更多职业可能性。“我觉得她们来直播很好,人多力量大,会有更多人关注到女棋手的生存现状,这也是好事。”
“两年前进入自媒体领域,一开始我不看评论,后来觉得还是要看。因为我对自媒体还在学习,不懂的东西太多,我拍一些Vlog作品,拍一些围棋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还是希望得到粉丝的反馈,对作品的画质、内容再去改进。”
“看到称赞肯定是开心的,也会有一些负面评价,但我不会很在意,除非是看到说我胖了,那我会注意一下(笑)。”
“现在还会去刷视频,要了解大家的兴趣所在,跟上这个时代,所以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我好像还是蛮喜欢看别人骂我的,骂我说明他们有关注我,不是有人说嘛,被骂代表你还是蛮红的(笑)。”

对自己的未来,俞俐均满是憧憬,视野开阔了,前方也变得豁然开朗。
“我对未来的愿景,一是希望以后我的商务机会越来越多(笑),现在算是起步,了解运营状况。以前除了围棋,其他什么都不懂,查资料都不会,除了围棋网站,其他网站也不会打开,而现在要接触的东西很多。”
“二是快乐下棋。转型之后,下棋时间少了,但却更快乐了。现在能比赛是一件很幸福很开心的事情,以前下棋更多是压力和迷茫,为了下棋而下棋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现在围棋不再是全部,而成了一个能让我开心的事情。”
让自己的人生选择丰富起来,享受围棋,而在更广的领域去探索追求,俞俐均现在的人生更加海阔天空,对26岁的“围棋甜心”来说,眼下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李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