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登高、养生”传统的节日,如今已成为观察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深化,老年群体的需求正从基础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追求跨越,重阳习俗中蕴含的养生理念与敬老传统,也正与现代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形成深度共振。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而工信部《2025银发经济白皮书》则预测,今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达15.8万亿元。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升级的消费需求,共同推动养生、养老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习俗赋能现代养生 需求分层催生市场细化
重阳节的养生传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天然动能,从菊花酒、重阳糕的健康化改良,到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的专业化服务,养生市场正呈现“传统元素现代化、大众需求个性化”的特征。
数据显示,2025年健康管理类养老服务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万亿元—1.5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与重阳养生相关的中医食疗、艾灸理疗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这种增长既源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唤醒,更得益于老年群体健康意识的全面提升,尤其是“新老年”群体对“治未病”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传统老年群体。
高净值群体的崛起正在重塑养生消费的高端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50岁及以上且净资产超300万元的群体规模约1500万人,其医疗保健支出占50岁以上人群总支出的5%。这类群体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养生产品,更倾向于定制化服务,这印证了高端养生市场的巨大潜力。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养生馆相关企业超331.1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0.5万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养生馆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养生馆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四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12.1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3.86%。
技术创新则为养生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极。智能设备与传统养生的结合正在打破服务边界,例如智能设备针对老年人的体质特征推送养生方案、某公司的“脑健康AI”可实现筛查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科技+养生”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服务精准度,更拓展了服务场景,使居家养生实现“专业化、可视化”。
模式迭代回应养老需求升级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发展
尽管现阶段居家养老仍占主导地位,但服务内容已从“生活照料”向“品质护理”全面升级。以上海市为例,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多个维度。这种升级背后是需求的深刻变化:更多老人希望在家养老,但对安全防护、健康监测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动适老化改造与智能设备入户成为市场热点。
社区养老作为“中间枢纽”,正成为政策扶持与市场布局的重点领域。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例如深圳市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引入专业护理团队,提供24小时照料、日间康复、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服务辐射周边3个社区,日均接待老人超200人次,其“政府补贴+低偿服务+公益捐赠”的运营模式已成为行业范本。
机构养老则朝着“连锁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养老社区入住率超80%,平均月租金达万元,这类机构普遍配备智能床垫、远程医疗系统等设备,某养老集团引入的智能“康复机械臂”可替代一定程度的人工护理。这种转型既满足了高净值群体的品质需求,也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养老相关企业超37.2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1万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养老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养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3.5万余家、3万余家和2.7万余家。
生态融合打开“银发经济”增长空间 梯度发展构建产业格局
“医、养、康、文、旅”的跨界融合正在重构银发经济产业生态。赛迪顾问《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指出,这类跨界业态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万亿元,而2025年已进入加速增长期。
各地推出的“登高赏菊+康养度假”套餐备受青睐,某景区联合养老机构打造的“重阳敬老旅游专线”,包含健康监测、中医理疗、文化体验等服务,国庆期间预订量显著增长;老年大学与文旅企业合作的“非遗+康养”课程,如菊花种植、重阳糕制作等,既满足了精神需求,又带动了相关产品消费。
消费分层与区域差异催生了“梯度适配”的发展格局:
从需求端看,活力释放期(50岁-65岁)群体热衷文旅、文娱消费,京沪“活力老人”年均出游3次,老年大学报名人数是招生名额的4倍;健康管理期(65岁-75岁)群体聚焦慢病防控,社区护理站、中医理疗需求旺盛;深度养老期(75岁+)群体依赖专业照护,智能监护设备渗透率快速提升。
从区域看,一、二线城市聚焦智慧康养、高端医疗地产,三、四线城市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康养旅游,这种错位发展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银发经济相关企业超39.5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6.1万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3.7万余家、3.2万余家和2.9万余家。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国家不仅延续了养老机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免征等政策,还设立了千亿级养老产业发展基金。资本层面,亿欧数据显示,2025年适老化智能科技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554亿元,成为银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政策的引导与资本的涌入,正在推动银发经济从“被动应对老龄化”向“主动创造经济价值”转型,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3.1亿老年人口的庞大基数、15.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及从“生存型”到“品质型”的需求跃迁,既带来了银发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产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随着跨界融合的深化与技术应用的普及,银发经济将不仅是老龄化社会的“稳定器”,更有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产业发展中共享“老有所养、老有所享”的幸福生活。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