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换帅后前三季度亏超43亿创纪录 冯兴亚紧抱华为、京东能否破局?

10月25日,广汽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收669.29亿元,同比下滑10.49%,归母净亏损高达43.12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惊人的3691.33%,成为公司“史上最差”的业绩单。

若从单个季度来看,广汽集团的亏损情况并未好转,第三季度公司营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40亿元,17.74亿元的净亏损,较去年同期还扩大了3.77亿元,显示出亏损态势仍在持续恶化。

广汽集团的业绩滑坡直接反映了其销量困境。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18.37万辆,同比下滑11.34%。

除广汽丰田实现4.89%的同比增长外,旗下其他品牌全线下滑:广汽本田同比下滑27.58%,广汽传祺同比下滑15.84%,广汽埃安同比下滑19.99%。

这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广汽旗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几乎全线承压。

曾经依靠合资品牌“躺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自主品牌又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这正是广汽当前困境的核心所在。

在自主品牌板块,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埃安也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1.9%,2025年月均销量仅2.5万辆。

高端子品牌昊铂的表现更是远低于预期,年目标完成率不足15%,高端化之路举步维艰。

广汽集团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外部环境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结构快速升级,导致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而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又异常残酷。

广汽集团的两大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曾是其利润支柱,贡献了近六成的利润。

然而如今,这些“利润奶牛”正在变成转型的“包袱”。数据显示,广汽本田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27.58%,即使在第三季度出现环比回升,但同比仍大幅下降25.63%。

更令人担忧的是,埃安品牌虽然有一定的销量基础,但据媒体报道,其单车亏损超过万元,这解释了为何销量增长难以转化为盈利。

东吴证券的研报更为悲观,他们计算指出,广汽自主单车亏损约为1.9万元。

与同行相比,广汽的处境更为严峻。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达180亿-200亿元,长城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也达到86.35亿元。

相比之下,广汽43亿元的亏损显得格外刺眼。这种反差凸显出广汽在成本控制、产品结构和经营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严峻形势,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多次公开表示:“广汽已经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这家老牌国有汽车集团,正在销量与利润的双重挤压下,展开一场艰难的自救行动。

2024年,广汽集团吹响了“番禺行动”的号角,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

作为这一行动的重要标志,广汽集团总部整体从广州CBD迁至番禺化龙。这一搬迁不只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象征着广汽试图让决策者“听到炮火”,并推动企业从“战略管控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除了内部改革,广汽也在积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其中,与华为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9月,双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启境”正式官宣。

冯兴亚透露,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启境首款产品将于2026年中上市。该品牌名由华为创始人任总提议命名。

此外,广汽还与京东、宁德时代达成了合作。今年10月,三方联合推出了“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这是首款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技术的量产车型。

冯兴亚常与外界分享的理念是:“我们无法改变风,但可以改变帆,调整帆的角度,以适应新的航程。”当前,生死时速已然开启,广汽能否乘风破浪,顺利驶向下一阶段发展,即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