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化债600亿元 孙宏斌翻身

继今年初完成境内债重组后,11月5日,融创中国宣布,约96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这意味着,融创将成为首家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在境内、境外债务重组成功的合力作用下,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

62岁的孙宏斌(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即将轻装上阵。不过,未来漫长的周期调整,还有接下来的资产盘活与公司运营,孙宏斌面前还有一座座高山,他还没到能松口气的时候。无论如何,“最艰难的一座大山已然翻越。”公告发出后不久,一位融创内部高管感慨地说。

化债之路,最后一步

在行业仍面临挑战、楼市筑底尚未结束的背景下,融创的债务重组不易。

根据此次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融创推出全额债转股选项,将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的强制可转换债:一类转股价为6.80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日起6个月内转股;另一类转股价为3.85港元/股,可在重组后18至30个月内转股。

据了解,重组方案还创新引入了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团队稳定计划等安排,确保公司股权结构与骨干团队的稳定,以巩固各方信心。

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融创债转股拿出的股票,是市场上交易最活跃的地产股之一,公司提供的转股价格也较合理,转股时间方面也给予了债权人更大的灵活性。”

在多位融创方面人士看来,此次债务重组方案的顺利通过,是基于债权人对融创基本盘、资产价值与经营能力的正向评估。境内、境外债务重组全部完成,意味着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融创的现金流危机于2021年浮现,2022年上半年出现公开债务违约。此后,融创便积极投入到债务重组工作中,并于2023年1月完成了160亿元境内债的展期。当年11月,融创又通过“债转股+发新票”等方式,完成第一批百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

近两年,在行业大势未发生根本逆转的背景下,包括融创在内,不少房企纷纷启动对债务的二次处置。去年11月,融创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涉及10笔债券,总金额面值为154亿元。通过四种方式,预计降债比例超50%。该方案于今年初获批。

今年初,融创宣布启动第二次境外债重组,拟将总规模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全部转股。这也意味着,融创的境外公开债有望清零。4月,融创公布重组方案,6月即迈过75%支持率门槛,10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不到10个月,融创彻底化解了上市公司层面债务风险。

“化债”闯关再出发

融创化债之路,堪称本轮房地产风险出清的缩影。

就在融创境外债取得关键进展的次日,碧桂园也“闯关”成功。11月6日,碧桂园公告称,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获得通过。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重组方案均获得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

自今年1月9日披露重组方案关键条款,至4月11日正式公布重组支持协议,再到11月5日债权人会议投票通过,碧桂园境外债化解全程历时300天。此次纳入境外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

如若进展顺利,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降低债务规模约840亿元。

中指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21家出险房企化债规模约1.2万亿元,有望极大减轻这些企业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同时,出险房企(即无法按期偿还各类公开债券的房企)通过多种方式削债、改善资产负债表,投资者也在降低预期,这都将有利于行业风险出清进程。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境内或境外债务重组的房企有11家,融创是第一家完成境内、境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一位分析人士称,这个案例成功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证明大型房企的复杂债务问题可以被有效化解,这也是行业信心重建的标志性事件。

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融创还在盘活优质资产、完成“保交付”目标。

据了解,2024年以来,融创中国已先后为重庆湾、北京融创壹号院、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武汉桃花源等项目引入资金。

目前,融创正全力以赴冲刺全年超5万套的项目交付,预计在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任务。在保交付攻坚战中,今年融创交付的重庆长乐雅颂以及西安揽月府、望江府等多个项目成为当地交付品质标杆,在克而瑞发布的房企交付力排名中位列第四。

房地产行业正进入“后风险出清”时代,卸下债务重担成功脱困,是房企重获新生的关键一步。就像今年融创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道,未来会采取怎样的措施以保证公司长远发展。孙宏斌坦言:“不管是再好的行业,杠杆高风险就会很大。所以,降杠杆是必须的。”

通过项目出售和债务重组,融创已经实现了杠杆的压降,公司规模也相应缩水。但无论如何,融创在极限考验中活下来了。

也许,经历了这次冲击,孙宏斌学会了与地产狂奔年代的速度与激情告别。如他所言,未来在开发业务方面,融创将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要继续把产品做好,“不会再去很多城市。”

重庆商报综合《中国企业家》、金融界等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