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武先生 短视频行业从业者 女儿8岁
以兴趣为起点避免跟风盲从
作为一位家长,我也曾面对过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感到迷茫。在陪伴孩子尝试了钢琴、舞蹈、绘画、围棋等课程后,我深刻体会到,兴趣班的选择要聚焦孩子真正喜爱并愿意投入的领域,让孩子在热爱的领域找到持续生长的力量。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在我女儿4岁时,我像许多家长一样陷入“兴趣班焦虑”,导致她疲惫抵触。例如,在带她体验钢琴课时,但她总显得心不在焉,让她练琴时,她有时会崩溃大哭,甚至在纸上写满字:“我不想学钢琴”。后来尝试绘画班时,她却主动要求“每天都要去画”,每次都能在画板前专注两小时。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兴趣需要孩子自主选择,而非盲目追随那些社会上的“热门项目”。
选择兴趣班时需关注机构的专业性。我曾对比过两家绘画机构,一家注重临摹技巧,另一家鼓励自由创作,后者更符合我女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定期与孩子复盘课程效果。如发现抵触情绪或者效果不理想时,要及时调整方向。除了绘画班,我女儿还学过围棋和游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围棋并没有很大进步,也导致她逐渐失去了兴趣。目前只保留了绘画和游泳,留出时间让她自由玩耍和阅读,反而激发了她的自主学习热情。
张先生 咨询师 儿子11岁
家长不要被潮流带着走 兴趣班选择一两个即可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一个大学问,报的不对,浪费钱不说,孩子还不喜欢,而且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家长们要慎重。
根据我家孩子的经验来看,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报一些语言类的,这些能促进智力的开发,7岁以后,这时候是骨骼发育的时候,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报一些运动类的兴趣班,比如说篮球、足球、游泳,既能达到让孩子运动的目的,而且这些科目孩子上学也能用得上。值得注意的是,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能过早。就拿游泳来说,之前跟一位家长聊,说他孩子上了50多节课,还不会游泳,原来孩子太小了,力量不够。所以家长们还是要慎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抱什么样的兴趣班,我觉得可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借鉴一些经验。古人讲究:琴棋书画。我就是从这方面入手的。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孩子报了画画,也是希望画画能让孩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稍微大点后,结合孩子的兴趣我给他报了钢琴班,钢琴的音准比较好,培养一下他的艺术细胞。练了几年之后,孩子说他不喜欢钢琴,他想学小提琴,就停了,但他音准和节奏都还行,不管转学啥乐器,入门都很快,我还挺欣慰。围棋也不错,能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至于书法,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写几笔,孩子偶尔也会过来练几笔,现在他也喜欢上了,这个就没有报班,让孩子自己练,我觉得挺好的,省了一笔。
此外,给孩子报兴趣班,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多。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有的是时间学习各种兴趣,他自己喜欢的也会主动去学,且不可让孩子辗转于多个兴趣班之间,孩子疲于奔命,使兴趣班反而没了兴趣,得不偿失。
吴女士 律师 女儿7岁
不要强迫孩子学不感兴趣的内容
我女儿上一年级,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我为了锻炼女儿的表达能力,给她报了一个演讲班。没想到孩子对此非常抵触,因为班上的学生表现力都很强,而她总是表现一般,老师注意到后,好心地让她反复练习,反而导致她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次上演讲班都很不开心,到后来发展到一提演讲班就尖叫、大哭,闹腾着不想去。我不忍心再让孩子受罪,就给她退了这个班。
后来,我发现女儿对拼乐高有着浓厚兴趣,看上两眼图纸就会拼,每次拼乐高时她都特别开心。于是,我尝试提出给她报一个乐高班,女儿痛快地答应了。她在乐高班学得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快就从低阶晋级到高阶。人也变得自信开朗,其他同学向她请教时,她刚开始有点害羞,但能够小声地张嘴表述想法,话越说越多。慢慢地,就其他话题她也敢于和同学交流了,笑容多了,还在兴趣班里交到两个好朋友。
从这件事上我总结出经验,“东方不亮西方亮”,家长选择兴趣班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能强迫他们学不感兴趣的内容,即使出发点是好意也不可以。只有真正从孩子角度出发,让他们自己参与选择,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兴趣班中真正受益。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 李杨
选择能够关注孩子多方面能力发展的课程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一种完整、和谐、多方面、自由的发展,并不是要培养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才,所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和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更丰富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不意味一定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博物馆、社区,带他去不同的场所,孩子就有机会观察人,观察各种工作,这些都是学习。
当代教育在新理念的驱动下,在探索跨学科、跨领域整合性和开放性课程模式,运用各种活动、机会、形式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协调发展,所以家长要有甄别能力。比如选美术班,家长要看一看它除了技能技巧,教学内容是否关注孩子美术语言的习得、创造力的激发、自我意识的提高、积极情感的培养、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有没有安排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制学习等等,这样的融合课程能够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
现在跨学科的项目越来越多,一个项目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素养,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班的时候,可以利用试听课的方式,先了解一下整体的过程,看看课程是不是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涉及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
社会上有些机构单纯夸大技能技法,只看重短期效应的教育,实际上孩子从小的兴趣培养要多元化,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不能把更多时间花在专门的某个技能培养上。更鼓励家长选择融合性的课程,能够关注孩子多方面能力发展的课程,不局限于一种能力的培养,要综合发展。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在各自的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专门化,两者分工合作,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大脑的整体功能。比如我们如今非常关注创造力,其更多是左右脑协同作用的结果,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由于右脑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优势,对创造思维起到很多贡献,有右脑优势的人,或者具有左右脑综合优势的人,在创造力上有更优秀的表现。具有右脑优势的儿童对未来生活的设想表现出更具创造性,对于一些冲突情景也能提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同时,全面发展不是全才教育,而是尊重差异、改善弱势、发挥优势。现在的教育提倡发现每个孩子的差异,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家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促进孩子的完整发展。
儿童具有不同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不同特质兴趣的发展,无论哪个兴趣项目,本质上都是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引导儿童全面完整健康地成长。还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学科班打着“兴趣班”的旗号在运作,导致孩子的课业负担额外加重。对此,家长应认真鉴别,坚决抵制。
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