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坚持开放共享、交叉赋能理念,近两个月内举办近13期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200余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无人系统、空天力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前沿领域作专题报告,吸引全国1120名学员和青年教师来校研学。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精彩的学术之旅。
薪火相传,深耕基础科学
理学院继2006年之后,再次举办“编码密码的数学基础暑期班”。开营仪式上,冯克勤教授深情回顾了暑期班的发展历程:“本届暑期班邀请的专家规模创历年之最,其中多位专家曾是往届学员。在编码密码领域,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已形成坚实的学术共同体。”在为期两周的暑期课程中,学员们研修了代数曲线、有限域、代数编码、密码学等核心课程,聆听了田野院士、邢朝平教授等十余位专家的前沿学术报告。


为搭建半导体物理领域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理学院于2025年7月14至18日举办首届“半导体物理基础与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期间,10余位半导体领域顶尖学者开展专题授课,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与学术交流,深入了解了半导体物理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显著拓宽了学术视野,有效激发了创新潜能。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举办的“激光:科学与前沿”和“微纳光学与光电子技术”2项暑期学校圆满落幕,课程涵盖学术前沿、科技创新、实践参观等多维度教学内容。学员们充分发挥主动性,策划并举办了学术沙龙活动。与会同学围绕激光物理与技术、超材料等前沿话题,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展示初步成果、分享研究心得、碰撞思想火花。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为青年学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有效弥补了课堂之外的互动需求。

空天科学学院成功举办“先进空天力学前沿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深度融合中国力学大会、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等重要学术平台,特邀来自中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院士及高层次专家参与,朱广生院士、周又和院士等十余位权威专家作前沿学术报告,实现了学术规模与国际影响力的同步提升。




左右滑动查看
前沿课堂,共创智能未来
计算机学院紧扣智能时代发展需求,分别举办了“智能芯片与智能系统”与“量子人工智能”两期暑期学校。活动由银河鲲腾量子计算团队与银河飞腾高性能微处理器团队承办,突出“师资力量强、云端辐射广、实地体验深”三大特色。此次暑期学校汇聚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强大师资阵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湖南大学刘杰教授讲授的《原子级科学计算的‘自主可控’专用芯片》以及我校蹇松雷教员讲授的《面向大模型的系统瓶颈与优化技术》单场直播观看量均突破10万+。


左右滑动查看

深入工程,助推实践创新
智能科学学院举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带领学员深入科研攻关一线,体系了解自主智能、混合智能、仿生智能领域科研进展。马兆伟副教授依托学院自主研发的“XTDrone无人集群仿真平台”指导学员开展智能算法验证与虚拟无人机集群控制仿真实践。同时,该学院注重向产业实践聚焦,邀请行深智能、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结合无人驾驶产业化等案例深入剖析智能技术落地挑战,介绍无人化装备的工程化鉴定流程,激发学员对无人智能产业浓厚兴趣。



左右滑动查看
电子科学学院举办“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重点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院所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智能计算存储器件、量子探测器件与系统等专题展开授课。此外,还组织学员走进功能材料自主实验室、超净间微纳加工平台、微波暗室测试环境等实验场所,在实践中了解电子功能材料器件的设计、制备、生产、测试全流程。体系化的内容设计、多元多维的师资配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保证了暑期学校的学术前沿性,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参与获得感。

参观微波暗室


参观超净间实验室

参观学术成果展览
系统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系统工程学科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暑期学校育人平台。课程设置突出系统思维训练和体系创新能力培养,秉承钱学森思想,开设数智系统工程、指挥控制系统、社会计算应用等特色课程。通过数字系统工程实践平台和联合仿真实验室等见学交流,学员深入体验了复杂系统从建模到优化的全过程。活动充分展现了学院理工军管融合、为战育人的办学理念,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应用的鲜明特色。


左右滑动查看
聚焦科技,贯通思政育人
各暑期学校在聚焦前沿理论和关键领域技术的同时,全面贯彻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教学与学术交流。学员们在“天河”超级计算机机房近距离感受中国超算从无到有、问鼎世界的奋斗史,在微电子所了解飞腾CPU和DSP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高性能处理器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在智能科学学院科研成果展厅近距离接触无人系统“国之重器”和国防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在校史馆体认“哈军工”的优良传统与学校“高地”文化体系。


左右滑动查看

暑期学校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学员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交流能力,为全国各学科领域的青年才俊搭建起高层次、宽视野的学术互动平台,更不断深化了学校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帮助探索跨学科、复合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新路径,提高学校优质生源和人才引进吸引力度,为学校 “两个高地” 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