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河海大学迎110岁生日,90秒AI视频再现老校长严恺的水利人生

在荷兰,有一座能够抵御4000年一遇特大风暴的东斯赫耳特防风暴大闸。大闸由62座巨墩支撑,这些巨墩全部以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其中有一个名字叫严恺。为了河清海晏,为了国富民强,严恺献出了自己的一生。1952年,严恺参与筹建了华东水利学院,这也是河海大学的前身之一。2025年,河海大学迎来110岁生日,让我们跟随短视频,再现老校长严恺的传奇一生!

严恺,福建闽侯人,1912年出生于天津。1929年,严恺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3年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35年,严恺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赴荷兰攻读土木专业的第一位中国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苦心耕读的严恺忧心于国难日亟,主动要求回到故土报效家国。

1940年,不到28岁的他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1943年,参加治理黄河工作。

1948年,严恺在钱塘江北岸首创斜坡式海塘,以“柔性抗浪”取代传统的直立式堤坝,成功抵御了千年一遇的涌潮。

1952年,严恺参与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华东水利学院,也就是河海大学的前身之一。

1956年,刚刚入选中科院学部委员的严恺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起,严恺承担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天津新港回淤研究”,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工作的新领域。1979年,他主持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

1982年,华东水利学院建校30周年之际,严恺提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十六字校训。

1995年,严恺拿出毕生积蓄设立了“严恺教育科技基金”。

2006年,严恺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严恺在遗嘱中说:“回顾余之一生,从事水利事业近70年,其中为华东水利学院及河海大学服务就有52年。”

为了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水利建设和教育事业。让我们共同缅怀中国现代水利的一代宗师! 

【责任编辑:葛梦梦】

上一篇:曹德旺:企业家不是“土豪”
下一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悉尼大学跃升至全球第53位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