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这一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喜事时,我们互相道贺,共庆欢乐;白事时,我们真心祭拜,寄托哀思。知礼随礼,彰显情谊;还礼回礼,体现人品。随礼,本是稳固人际关系、拉近彼此感情的一种方式,但绝不应成为某些人敛财的手段。即便关系再好,以下几种礼,我们也应谨慎对待,避免被人当作“冤大头”。
1、看不起你的人,无需“随礼”,上赶着只会遭轻视
人情往来,贵在真诚与尊重。有来有往,方显人情深厚;互相尊重,才生温情暖意。随礼的前提,是双方愿意往来。若对方根本不愿与你交往,那么随礼便失去了意义。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根本瞧不起你。你给他随礼,他非但不会感激,反而可能因礼金多少而奚落你。随礼本应视自身情况而定,礼多礼少,皆是心意。若有人因此嫌弃你,甚至给你难堪,那么这样的礼,不随也罢,也无需再与这样的人往来。
2、以求财为目的的宴请,切勿“随礼”,莫助长贪婪之风
日常生活中的随礼,多因喜事庆贺或白事祭奠。然而,有些人却将随礼视为敛财的捷径,大事小情都设宴收礼,一年数场,令人应接不暇。
面对这样的宴请,你需慎重考虑。若每次都随礼,无疑会助长对方的贪婪之心,让其达到占你便宜的目的。若没有往来的必要,便无需总去随礼。毕竟,对于这样的人,你随多少礼,都难以满足其贪欲。
3、久不联系突然邀约,不必“随礼”,对方未必真心在意
人情往来,贵在持续与真诚。若双方长时间无联系,突然邀你随礼,你需思考其真正目的。或许,他只是想从你这里捞一笔钱而已。
互帮互助,才是真情;互相惦记,方为挚友。有些人多年不联系你,你们之间不过点头之交。他突然邀你随礼,不过是想占你这一次便宜,根本没把你当朋友。这样的礼,随了也无意义,无需碍于面子而勉强。
4、不愿回礼之人,切勿“随礼”,莫被人当作冤大头
随礼的前提是礼尚往来。有些人只收礼不回礼,即便你通知他,他也推脱不去,礼钱更是从未到位。这样的人,无需随礼。
有些人把别人当傻瓜,需要你随礼时比谁都积极;需要他还礼时却装糊涂。总觉得别人好糊弄,但我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吃亏。随一次礼后,若对方仍无回礼之意,便无需再随。何必花了钱,还让人把我们当傻子看?
礼尚往来,需有来有往;社会交际,应避免无效;人情关系,要真诚以待;为朋为友,需真心实意。随礼的前提,是双方互有好感、有情有义。否则,随礼便成了负担,让人难受难堪,也失去了随礼的意义。随礼不在礼贵,而在情深!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