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如同惊雷炸响。中百集团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13亿至2.9亿元,预亏中报背后,是区域零售商在数字化变革浪潮中战略摇摆、资源错配与组织板结的集中爆发。
中百集团的持续预亏折射出深层的战略迷失。在行业剧变的关键时期,公司虽高举数字化转型旗帜,但实际落地沦为“空中楼阁”。耗资巨大的智能供应链体系陷入数据孤岛困境,仓储模块与物流系统各自为政,导致生鲜流转效率大幅滑坡。当竞争对手以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补货时,中百的采购决策仍停留在手工填单阶段,爆款断货与冗余库存并存。这种伪数字化消耗了大量资金,却未带来实质性效率提升。
供应链改革的溃败进一步暴露战略摇摆。公司激进淘汰上千家供应商后,自有品牌建设形同虚设。投入不足的研发团队难以支撑商品创新,“品质升级”异化为包装改良游戏,产品竞争力不进反退。烘焙熟食等自营品类更因品控失序频现食品安全事故,彻底背离品质零售的转型初衷。这种供应链的自我割裂,让消费者在调改门店中难觅价值认同。
更严峻的是资金链的持续恶化。激进的闭店扩张策略加剧了现金流枯竭,短期偿债压力已逼近极限。为维系转型幻象,公司不惜压缩供应商账期、削弱渠道合作根基,形成恶性循环。当资本市场对债务重组失去耐心,中百正滑向资金链断裂的深渊。
中百的学习胖东来战略陷入“东施效颦”的窘境。尽管高调推进门店调改,但核心的分润机制与组织文化仍未触动。基层员工长期低薪与高压管理形成尖锐矛盾,服务品质在“形式主义改造”中不进反退。当调改示范店曝出蟑螂事件时,消费者彻底戳破其“体验升级”的谎言。这种只改货架不改基因的转型,暴露出管理层的认知错位。
线上线下融合的溃败加剧模式坍塌。公司多线作战的资源分散,导致电商业务沦为摆设。到家服务体验滞后、数字化投入持续缩水,与年轻消费群体渐行渐远。更为致命的是企业信任根基的崩塌:采购腐败链条未斩断,员工职务侵占丑闻持续发酵,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当消费者用脚投票、供应商集体撤退时,中百的品牌公信力已然瓦解。
组织生态的荒漠化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核心人才持续流失与管理层薪酬倒挂,让内部士气降至冰点。董事会决策效率低下、战略共识难以形成,企业陷入“高层画饼、中层观望、基层躺平”的瘫痪状态。这种由内而外的系统性溃败,比业绩亏损更具毁灭性。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