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早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给不良情绪创造“疏导口”

  新华社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帅才)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对家长而言,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在于“早发现、会应对”。心理专家提醒,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心理免疫力”,日常关注与理解,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关键。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识别不良情绪,通过家庭干预、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医师胡文静介绍,近年来,医院收治的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儿童有所增加,其中部分青少年儿童出现了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沉迷手机等问题。有一些家长并没有及时识别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将孩子的“抑郁倾向”当作“矫情”,把“多动症”视为“调皮”,把“手机依赖”归因于“叛逆”,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胡文静提醒,如果家长或者老师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对喜好事物失去兴趣的状态持续超过两周,或者出现上课走神、拒绝社交、自伤行为,或者发现孩子频繁说“我没用”“活着没意义”、频繁喊头痛、胃痛却查不出生理病因,要引起重视,及时和孩子沟通。

  图为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举办的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新华社发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时,家长的理解非常重要。不要评判孩子的情绪,也不要指责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并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胡文静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不良情绪,家长可先在家开展两项干预:一是陪孩子写“情绪日记”,每天花5分钟让孩子用太阳、乌云等图案画心情,家长仅倾听不评判;二是每天进行10分钟“无手机陪伴”,陪孩子聊天、看书甚至发呆,给孩子的不良情绪创造“疏导口”。如果发现这些干预都无法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干预。

  “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被看见。”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张丽说,家长和老师要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教孩子识别不良情绪,“标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就如同洪水,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帮助孩子“泄洪”,排解不良情绪。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倾听孩子诉说心声,让孩子通过记日记、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和运动排解压力。

  “如果家庭干预没有好的效果,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来看心理医生。”张丽指出,有些家长认为带孩子看心理门诊是羞耻的,这是不正确的认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抑郁倾向、焦虑情绪,带孩子看心理门诊是正常的。对于患上抑郁症的孩子,要及时干预,很多患上抑郁症的孩子经过系统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传染高发期来了!有人全家“中招”,这种病毒来势汹汹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