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病烧坏大脑,袖珍爷爷年迈摔伤,女童替爸爸扛起责任日子陷困境

丹丹并不是天生就乖巧懂事,只是生活的忧心总能让她比同龄孩子多想一些。喂鸡的苞谷面马上要没了,取暖的块煤要收拾一块空地放置,爸爸寄回来的草药要快些取回来,更要紧的是,丹丹还要想法给爷爷寻半瓶刚出生婴儿的“童子尿”。对于十岁的丹丹来说,其中的每一件都算是一件大事,年幼的她并没有太多经验,更多的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胆怯和紧张中慢慢地琢磨完成。

生活本就不易,对于丹丹一家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丹丹的爷爷,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爸爸也被遗传,个头同样像个小学生,因为身高和骨架,很多活计都会把父子俩拒之门外,这么多年除了偶尔看门的活有人愿意要,其他赚钱的工作父子俩想也不敢想。

在两场灾难来临之前,爸爸在外做地库保洁,妈妈虽然有点笨,但依然是整个家的顶梁柱。因为家里收入不多,日子也比较清苦,丹丹从小就习惯了周围的风言风语,刚上学的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手里的学杂费来得不容易。

平凡的日子总是令人向往,丹丹妈率先倒下了。那会儿爷爷正在果园忙着收果,几天没回家的他,到家之后才发现丹丹妈妈的异常。高烧了几天的丹丹妈被确诊脑膜炎,虽然经过治疗出了院,可从那以后丹丹妈的神志就有些不对劲,慢慢地,她开始出现交流障碍,最后发展成类似于抑郁和聋人一样的精神疾病。

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倒下了,爷爷和爸爸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勉强让一家人吃得饱穿得暖。“妈,你是心口疼吗?”丹丹妈妈扯着胸前的衣服,眼神慌张手足无措,她已经有几年没开口说过话,对女儿的话也丝毫没有反应。

从那以后,家里的里里外外和照顾孩子的活,全部落到了身高只有一米高的爷爷身上。“娃娃放心,爷爷能把你爸养大,一样也能把你养大。”“可是,爷爷你已经77岁了啊,你走路都不利索了。”丹丹满眼心疼,妈妈倒下了,爷爷只能继续扛起这个家,可爷爷还没有自己高,体重只有几十斤,仿佛风一吹随时都能跌倒。

爷爷忙得脚不沾地,可家里的日子却没得到一丝改善,相反第二次灾难很快来临,与第一次一样,这次同样叫人没有挣扎的余地。爷爷在干活时不小心头晕滑下了山坡,滑行时膝盖受到多次撞击和反向拖行,在送进医院后好在爷爷有惊无险,命虽然保住了,可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

“要想继续走路,要把小腿侧面的韧带移植到膝盖上。”丹丹爷爷当时就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不是他年迈遭不起手术的折腾,而是报销完还要近五万的手术费,这是一笔天文数字,更是让全家都望而却步。“我七十多了,就是治好了有啥用,留着钱给我孙女上学花多好。”

丹丹守在病床旁,愧疚的眼泪像两道决堤的河,她第一次感觉到,出生在这个家的那种无力感。明明爷爷可以治,却主动拒绝了,更可怕的是,就连爸爸也含糊地同意了,从那时候开始,丹丹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的日子太难了。

“丹丹,爸爸明天要走了,你在家可以吗?”丹丹爸爸看似在询问女儿的意见,实际上这件事早已板上钉钉,要是丹丹爸连保洁的活都放弃,全家恐怕连口热乎饭都是奢望。“爸爸,你出去吧,我可以照顾好妈妈和爷爷,不懂的我可以问爷爷。”

丹丹爸带着委屈和不舍离开了,身材矮小的他有着正常男人一样的自尊心,他不明白老天怎么会如此对待这个家,难道这辈子家里的日子就只能这样了吗?可他还是握紧拳头坚定地走了,因为家里还有最后一个希望,就是成绩优异还在读小学的女儿,这是后代人的希望,更是丹丹自己的希望。

“丫头,爸爸邮回去了一些接骨药,你去老王家找点小孩尿回来,叫你爷爷当药引喝了。”丹丹爸不知道韧带断裂是接骨药医不好的,可却还是不甘心想试一试。一个破旧的手机,是丹丹和爸爸唯一的联系工具,除此之外,丹丹得不到爸爸的一点帮助,只能自己试着扛起这个家,照顾好爷爷和妈妈。

爷爷动不了,妈妈什么都不懂,两代人都需要年仅十岁的丹丹照顾。丹丹使劲咬着铅笔头,努力地开动脑筋,想早点做完卷子,因为如果自己拖拉,爷爷和妈妈在家就会饿肚子。慢慢地,丹丹适应了这种生活,因为没得选。爷爷和妈妈是搬不走的亲人,虽然这个家很苦,可自己有能力守护着爷爷和妈妈,这让苦中作乐的丹丹心里有了一丝小自豪。

当下和未来的苦日子,不会因为丹丹爸把地擦到锃亮而缓解,更不会因为丹丹的懂事而消散。为此村里给丹丹家办理了低保,替苦命的一家守住了最后的生活防线,但懂事又苦命的丹丹,却还是像站在浮萍上的小鸟,虽然有着一双属于天空的翅膀,但脚下却没有踏实的基础,飞翔对于丹丹来说,有对高处的恐惧,也有对天空的期望。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

上一篇:张檬回应晚上不带孩子:医生明令禁止熬夜,必须早睡早起调理好
下一篇: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 孩子这些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