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 孩子这些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根据世卫组织202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全球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超10亿

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到9500万

近年来

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根据权威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为2%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征兆有哪些?

又该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抑郁症呢?

01

孩子不是不懂事

是生病了

许多家长在面对青少年心理情绪问题时

可能会产生许多误解

对待孩子上课总走神、做作业总拖拉

还多动易怒、情绪不稳定这些行为表现时

往往认为是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

只是不懂事而已

……

但那可能是一种“求救”信号

您的孩子可能正在被抑郁症所困扰

究竟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抑郁症?

来看看精神科医生怎么说↓

02

青少年抑郁症的征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不断加剧的社会压力和竞争也增加了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应对青少年抑郁症,这些征兆要更加注意。

情绪低落

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感觉沮丧或伤心,难以体验到快乐。

兴趣减退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如运动、社交、游戏、爱好等)不再吸引他们,失去参与的动力和热情。

精力减退

即使没有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也常常觉得疲惫、乏力,做事时感到拖沓。

情绪波动剧烈

青少年的情绪波动比成年人更为剧烈,常突然从愉快变为低落或愤怒。虽然情绪变化可能与荷尔蒙有关,但持续的情绪低落或愤怒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此外,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愤怒、敌对等外在情绪。

自我评价低

频繁表现出自卑或对自己失望,认为自己做不好事情,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思考问题时倾向于消极、悲观,常常感到无望,甚至可能谈论死亡或自杀。

过度敏感

对外界评价或同伴看法非常敏感,容易感到被忽视、排斥,进而加剧自卑和孤独感。

注意力下降

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工作时感到思维模糊,完成任务变得困难。

学习动力下降

患病期间,青少年常常感到思维变得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显著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导致成绩下滑、逃学现象频发,甚至出现对学习完全丧失动力的情况。

叛逆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通过叛逆、违抗家长和老师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随着压力的加剧,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进一步寻求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痛苦,比如滥用药物、酒精,甚至参与其他危险活动。

网络成瘾

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视频等线上活动,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中的困境和压力。

睡眠和饮食变化

可能出现早醒、失眠或嗜睡的情况,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

逃避责任或减少参与感

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社交活动,减少对家庭、学校等日常活动的参与,甚至放弃学业或其他重要任务。

身体症状

如头痛、胃痛等没有生理原因的身体不适。

反复自残

反复出现划痕、割伤、烧伤,且伤口不符合常见的意外原因。同时,青少年常会避免让他人看到自残的痕迹,选择穿长袖、长裤或在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自残。

自杀

直接谈论死亡或自杀、从极度情绪低落突然变得情绪平静,疏远他人,研究自杀方式、场所及工具,实施自杀计划。

以上这些征兆,家长和老师需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发现青少年长期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温和地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如果心理问题已经影响生活和学习,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

03

如何帮助青少年应对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

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

家庭是爱的港湾

家长要多鼓励关怀,给孩子提供“舔伤口”的安全保障。日常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让孩子们逐渐培养情感交流、情感沟通的能力。家长的陪伴更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为人处事、调整情绪、保护自我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外力原因,比如:校园霸凌。家长要勇于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孩子不受到外在的伤害。

校园是成长的灯塔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的知识普及并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杜绝欺凌霸凌这样的现象出现。同时提供一些心理辅导、心理服务。另外,足够的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交技能、社会关系技能,甚至培养他们经历风险、面对挑战、锻炼自己的心理韧性。

04

得了抑郁症,自己能做些什么?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等等,而患者自身也可以发挥能动性改善自己的病情。

  • 脱离压力环境:当抑郁症发作时,可以让自己暂时脱离压力环境,远离让自己感到焦虑、紧张的环境,休养一段时间。
  • 适度运动: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效地调节情绪、管理压力的方式。在多种运动当中,团体运动的方式效果更好,例如篮球、排球等。
  • 音乐疗愈:音乐活动可以改善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交和认知功能,包括歌唱、乐器演奏、肢体律动、音乐创作等等,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并促进情绪和行为的稳定。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不断增长的患病数据背后

是一个个亟待被理解的生命

青少年的心灵并非坚不可摧

它需要成为我们守护的最柔软的天地

打破误解

用温暖的陪伴驱散孤独的阴霾

一起守护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妈妈生病烧坏大脑,袖珍爷爷年迈摔伤,女童替爸爸扛起责任日子陷困境
下一篇:世界精神卫生日|听见650万“角落孩子”的心声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